太钢不锈是原省属重点国企太钢集团旗下核心上市公司,现为央企中国宝武钢铁控股子集团,定位为中国宝武旗下不锈钢全产业链旗舰平台公司,是全球不锈钢龙头和山西省特钢材料“链主”企业。
2025年钢铁行业仍未走出调整周期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,全国累计生产彩涂不锈钢瓦楞板7.46亿吨,同比下降2.9%;国内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6.49亿吨,同比下降5.7%,预计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将低于2024年,连续第五年下降。且整体看,钢铁产量和消费仍呈下降趋势,消费降幅大于产量降幅。
尽管重点钢企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.9倍,但这是建立在2024年“三高三低”(高产量、高成本、高出口,低需求、低价格、低效益)的基数之上,且行业分化加剧。大型钢企凭借抗风险能力稳扎稳打,中小企业仍在盈亏线挣扎。
不锈钢瓦细分领域压力更甚,主要原料价格上涨叠加产品价格下跌,多数企业陷入盈利困局。但太钢不锈却走出独立行情: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32.09亿元,同比增长35.45%,盈利质量与资金效率同步提升。
作为全球产能最大、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最高、品种规格最全的不锈钢企业,太钢不锈年初制定1420万吨钢、615万吨不锈钢瓦楞板的产能目标,前三季度通过太原基地铁前一体化整合、炼钢厂协同运营,实现吨钢成本同比下降8%。尽管营收因行业价格波动微降,但高附加值产品占比突破60%,其中“手撕钢”系列、海上光伏支架用不锈钢等新品贡献了15%的营收增量。
报告显示,1至9月,太钢不锈因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增加,直接增厚利润6.32亿元,同比激增420.40%。同时,受益于公司部分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实现收回,信用减值损失由去年同期的-476.55万元提升至1683.47万元,同比上涨453.26%,双重利好助推利润飙升。
从细分数据来看,“10月份,食品、服务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,带动我国CPI环比涨幅扩大。”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。
统计数据印证了上述专家的判断:10月份,我国不锈钢天沟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.3%转为上涨0.2%,高于季节性水平0.2个百分点,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.07;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.3%,涨幅高于季节性水平;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.3%,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.07个百分点,其中受国际金价上涨影响,国内金饰品价格环比上涨10.2%。
太钢作为山西省重要的工业支柱企业,是太原工业一张靓丽的名片。要当好山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。”10月18日,山西省委常委、副省长、太原市委书记林红玉的调研讲话,将企业转型置于区域发展的核心坐标,调研重点关注的“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”方向,正是太钢不锈近年的攻坚战场。
作为全国首批环保A级钢铁企业,太钢不锈吨钢综合能耗较2020年下降12%,不锈钢瓦固废利用率达99.8%呼应了太原“打造低碳工业示范城”的规划;构建覆盖全流程的智慧制造体系,冷轧车间自动化率提升至92%,生产周期缩短18%,与调研中“以效率变革降本增效”的要求高度契合;此外,公司出口量占比稳定在25%,其中“一带一路”市场营收增长20%,成为山西外贸稳增长的“压舱石”。
太钢不锈的突围绝非偶然,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是底气所在。公司将每年营收的3.4%投入研发,2024年研发费用达41.13亿元,近4年连续增长,研发强度4.10%位居行业第六,为新品迭代提供了坚实支撑。截至10月31日,太钢不锈新获得专利授权104个,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2.35%。
这种创新基因在2025年持续爆发。高温超导基材用精密箔材、掩膜版用精密箔材实现国产化首发,150mm厚不锈钢特厚板创下全球交付纪录,海上光伏支架用不锈钢引领行业材料升级。
一头抓市场,一头抓现场”的双线策略,是利润增长的关键引擎。在公司董事长吴小弟主导下,公司深化产销研一体化机制,实现从研发到市场的“无界面贯通”。对于四季度及2026年发展,公司管理层曾在半年报说明会上明确三大方向:持续扩大“手撕钢”系列、核电用钢等高端产品产能;推进吕梁基地低碳冶金项目建设,预计新增100万吨绿色不锈钢产能;深化与太原理工大学的产学研合作,攻关氢基竖炉冶炼技术。此外,公司在刚完成初稿的“十五五”规划中也明确:不做大额产能投资,聚焦高端需求三大维度,为持续领跑奠定基础。









